今年11月,武汉一名10岁儿童小萌(化名)在使用仿真迷你厨房玩具时,不慎用打火机点燃灶台,导致火势失控并迅速蔓延,造成她及两个弟弟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其中,小萌的头、面、颈、躯、双上肢均被烧伤,达到了三级烧伤程度。
12月12日,长江云新闻记者从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获悉,烧伤的十岁患儿小萌(化名)现已出院,但后续还需要进行疤痕修复等康复治疗。
迷你小厨房作为近年来备受追捧的一种创新型动手玩具,精巧地模拟了家庭厨房中的各类灶具。尽管尺寸按比例缩小,但其外包装上标注着可以使用明火点火,刀可以切菜,灶台可以加热,锅具可以煮饭,做的饭可以食用,完美复刻了厨房的各项功能。
在今年的双12购物节期间,记者在电商平台上观察到,这类玩具的价格区间广泛,从经济实惠的几十元到更为精致的上百元不等,其差异主要源于所采用材质的不同,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尽管商家声称该产品属于“过家家”玩具,材料为“食品级”,但不少家长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表示担忧。特别是在涉及到用火操作时,其安全性更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般来说,玩具是指专为儿童设计,用于玩耍、娱乐或教育的物品。然而,当这些物品涉及到用火操作时,其安全性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根据此前报道,北京、江苏、广东等地消保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都对“真煮”迷你厨房玩具进行过提示。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采集了流通领域21批次的产品发现,部分产品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不够,部分产品结构不符合家用电器的相关要求,部分产品的电源软线设置不合理等;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曾发布此类玩具有引起火灾、划伤、重金属超标等方面的风险;江苏泰州市质检院今年开展的一项监测则显示,儿童厨具产品问题发现率达70%。
记者就“迷你小厨房”是否应归类为玩具,并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需要遵循更高标准的问题,向武汉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询问,得到的回应是,对于“迷你小厨房”这类产品的属性界定,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相关标准。
这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标准不明确、监管不清晰的困境。同时,这也给消费者在选择和使用这类产品时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此类玩具的安全性学校方面同样也表示担忧。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园安全相关负责人唐从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一般不会给学生布置烹饪相关的家庭劳动作业,不提倡学生使用明火。
唐从义还提到,学校的劳动课上会教学生使用烤箱以及微波炉等电器使用方式。尽管“迷你小厨房”玩具的设计理念颇具创意,通过模拟真实烹饪场景来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但由于其涉及动火及用电操作,这无疑大大提升了使用过程中的危险系数。
因此,家长必须在场监管并共同参与操作,以确保安全,学校并不鼓励儿童独自使用这类用品。马上进入寒假,唐从义建议家长指导学生从事拖地、洗衣、叠被子以及整理书桌等简单工作,提升学生劳动价值观。
随着寒假的临近,儿童玩火引发的火灾事故也在不断增多。十堰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科长张蕾向记者介绍,儿童认知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不正确使用或监管不当,很容易导致儿童身体烫伤、烧伤等严重后果,此外,当电加热器运行的时候,电流会导致电线发热,热量聚集容易导致电线起火燃烧,可能存在引发火灾隐患。
消防部门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跟孩子讲清玩火的危险性,并结合动画片或绘本中的火灾案例让孩子理解。同时,家长应该把打火机、火柴等点火工具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并检查家里的电线和易燃物品是否安全。在应急准备方面,消防部门建议家长制定家庭火灾应急预案,让孩子熟悉火灾发生时的逃生路线和方法,1xBET并教会孩子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线。
精美的厨房用具在强调其实用性的同时,同样不可忽视外观的包装。现在的厨房用具也充当了家居装饰物的角色。更是不少家庭主妇的好帮手,为生活增添了不少趣味。 给厨
《中国家庭厨房用具产业研究报告》是中经先略通过科学的统计、数据模型分析和定性定量研究预测等方法对家庭厨房用具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行业发展进行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作为“食”的“大本营”厨房,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煎、炒、烹、炸、油、盐、酱、醋”,尤其中餐重油,明火的烹饪传统使中国的厨房总是难以